受益于移動通信技術的進步和移動設備的廣泛普及,近年來移動互聯網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態勢,其在用戶數量和數據流量方面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PC互聯網。移動化逐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,各式各樣的移動應用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。在這一移動化浪潮下,作為最容易嘗試與接受新生事物的“數字土著”群體,高校學生也開始熟悉使用各類社會化移動應用,逐步養成了移動化的使用習慣。
高校信息化平臺為師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必不可缺的信息服務。特別是隨著“智慧校園”建設的興起,高校信息化建設在整體上取得了長足發展,教學、科研、管理、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化應用逐步普及。但在移動互聯服務爆炸性發展的背景下,國內高校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和服務供給仍以PC互聯網服務為主,重新審視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尤為重要。
1.信息服務碎片化
傳統的高校信息化平臺往往追求“大而全”,其設計方案通常是創建一個統一信息門戶,將所有的業務系統和應用羅列其中。用戶要獲取某個服務,首先需登錄統一門戶,進而根據自己要辦理的業務種類,選擇進入相應的系統和使用子欄目的相關功能。而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強調功能的碎片化,單個的服務能夠自由組織,按需觸達,使用戶直接面對具體而微的各項功能,無需考慮和分辨某項服務具體來自哪一個系統。
2.信息服務即時化
移動互聯網時代是“即時”時代,人們所需要的信息化服務要能即時發起、即時響應、即時處理和即時反饋。然而,高校信息化平臺依然主要遵循“用戶發起請求—消息回應”的被動觸發模式,信息化服務通常是異步而非即時的。即便信息化系統能夠通過短信、郵件等方式推送信息,媒介與具體服務之間仍存在操作屏障——頁面超時、關閉瀏覽器窗口、注銷系統、關閉電腦、離開辦公桌等因素,都將中斷用戶的在線狀態,影響服務的即時觸達。
3.信息服務交互化
傳統的高校信息化平臺往往缺少合適的線上交互渠道,交互效率和效果都難以令人滿意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高校一方面需要更廣泛的、能夠使得人機和個體之間的溝通融入信息化服務全過程的交互方式,另一方面需要更靈活的、可以隨時隨處發起且可自適應場景的新型交互方式。
4.信息服務協同化
傳統的高校信息化平臺通常只關注單一的PC終端,使用場景也比較固化。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推陳出新,個人終端已從PC電腦擴展到手機、平板電腦、可穿戴設備等,人們在學習、工作、生活的每一個場景中都會使用不同的終端設備。這也意味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建設,應該更加強調各類信息服務在多平臺上的協同,通過為用戶提供跨平臺的功能支持,實現用戶工作狀態在不同場景中的靈活遷移,為用戶提供無縫化的服務體驗。
5.信息服務個性化
傳統的高校信息化平臺往往采取整齊劃一的服務模式,輕視用戶的個性化需求。以信息推送服務為例,傳統的做法是對全校師生進行無差別、廣播式推送—— 對不需要該公告服務的用戶而言,此信息屬于垃圾信息;對真正的目標受眾而言,該信息會淹沒在其它無用的信息服務中,導致出現“用戶雖身處信息服務的海洋,卻因難以獲取有用的服務而感到口渴”的困境。
對此,廣東力拓科技移動數字資源的開發,采用手機移動教學的方式,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們之間可以實現線上互動和交流,老師通過手機移動創建自己的移動教學課件,學生通過手機隨時隨地學習,還提供手機端的情景測試、自我評測、微信開班開課等交互功能。能夠很好的解決傳統教學的缺陷和結合傳統教學帶來新的教學浪潮,有利于打破課堂授課環境中沉悶的氛圍,這樣的授課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、積極性、主動性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,也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。